“帶路”高峰論壇今開幕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於廿五至廿七日在北京舉行。在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這一國際經濟合作倡議六年後,總結經驗、規劃未來、凝聚共識是其固有之義。北京觀察人士認為,面對外界的一些質疑,中國正利用相關契機更加積極回應。
“一帶一路”倡議從提出至今收獲了國際社會不少的贊同票、信任票。目前,有一百二十六個國家和廿九個國際組織同中方簽署了合作協議,近四十位外方領導人、共一百五十多國的代表將參加本屆高峰論壇。然而,“不可持續”、“債務陷阱”、“填補美國權力真空”等質疑聲也時有所聞,凡此種種值得中方警惕,同時也應予以針對性回應。
越來越多國家參建
實際上,六年來中方在堅持與所有“利益相關方”持續溝通合作的同時,就外界對“一帶一路”的關切也在不斷地利用各種場合釋疑解惑。僅以近期為例,十九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就在中外媒體吹風會上講故事、引數據,公開駁斥了對“一帶一路”的負面言論;廿二日發表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進展、貢獻與展望》報告則系統性地梳理倡議提出迄今的發展歷程並對未來提出七大展望,同時釐清關鍵問題,正本清源。
隨着“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深化拓展,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放下疑惑,以各種方式加入到這個大家庭,“一帶一路”的影響力、吸引力正日益增強。然而,此時更宜對某些流傳甚廣的觀點予以更加積極的回應,為今後的合作掃清障礙。
非中國的“獨腳戲”
首先,“一帶一路”並非中國的“獨腳戲”。雖然“一帶一路”倡議由中國提出,但從一開始中方就強調這是一個共商共享共建的發展平台,各國都是平等的參與者、貢獻者和受益者。
通俗講,中國只是一個搭台者,真正登台唱戲的是所有參與的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迄今為止,無論是“一帶一路”規劃合作藍圖還是具體實施項目,都由參與各方溝通商議,堅持公開透明、互利共贏,而非“贏家通吃”。
填美真空是偽命題
其次,“填補美國權力真空”是個偽命題。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以後,對外採取保護主義政策,接連退出《巴黎協定》、伊核全面協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權理事會等。在此背景下,部分學者傾向於從地緣政治角度來解讀“一帶一路”,認為該倡議的目的是“填補美國留下的領導力真空”。
實際上,美國仍長期並將繼續保持對亞太地區的影響,且美國的外交官、地方州領導人及企業人士也將參與本屆峰會。
發展基建被污名化
再次,所謂“債務陷阱”實際是“中國威脅論”的變種。由於“一帶一路”部分項目涉及在發展中國家的大規模基建,在對其污名化的指責中,“債務陷阱”的說法流傳甚廣。過去數十年國際社會動用大量資源,卻依然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諸多發展中國家貧困問題。“一帶一路”實際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以“造血”而非“輸血”的方式全面提升發展中國家的基礎建設,加上對當地人才的系統性培訓等方式,激發項目所在國的內生發展動力。所謂“債務陷阱”不過是新版的“中國威脅論”而已。
不可否認,“一帶一路”建設中確實面臨一些風險和不確定因素,同時各個國家對“一帶一路”的期待和訴求各異,各個主體在處理不同利益訴求、平衡雙邊和多邊關係時也存在挑戰。但是這些都不可能由中國“一肩挑”,而要由相關參與方群策群力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