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澳平台促內地中醫藥走向國際

2016-07-29

  在二○一六中國(澳門)傳統醫藥國際合作論壇上,多位專家獲聘為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專家顧問委員會國際特聘專家。這些專家認為,澳門可作為內地中醫藥產業走向國際市場的技術平台。

    

  在論壇開幕式上,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向歐洲理事會(EDQM)歐洲藥典傳統中藥委員會成員王梅、澳門大學中華醫學研究院教授王一濤、葡萄牙藥典委員會成員海倫娜 · 平托 · 費雷拉(Helena Pinto Ferreira)、葡萄牙植物化學和植物療法協會副主席瑪麗亞 · 多塞烏(Maria Do Ceu Goncalves Do Costa)頒發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專家顧問委員會國際特聘專家證書。

    

依靠橫琴中醫藥園

    

  王梅表示,澳門本身就是內地與世界溝通的橋樑,建立中醫藥產業園後,若作為技術平台,在質量控制上可達歐盟藥品優良製造作業規範(GMP),將為內地企業打入國際市場搭建橋樑;也可組織國內外科學家對中藥產品提供科學證據。當這兩點做好後,有助內地中醫藥企業走出國門。

    

  王一濤表示,澳門缺乏關鍵資源,如中醫藥發展所需要的藥材澳門本身沒有產地,因此在推廣發展過程中,應更多與內地地道藥材產區合作。澳門人口多、面積小,需依靠橫琴中醫藥產業園區,通過橫琴集中國內優勢資源,匯聚內地技術、人才,推動中醫藥生產。澳門要做出自己的中醫藥產業特色,如澳門有四百多年中外交流歷史淵源,更重要是葡語國家平台聯繫,這是中醫藥國際化的關鍵。

    

培訓合作產品提質

    

  海倫娜 · 平托 · 費雷拉表示,今次可與中醫藥產業園合作十分高興,認為雙方合作有助推動中藥有效性、安全性及質量控制等工作,這也是未來需努力的方向。雙方可在職業培訓上合作,培養更多科研、檢測人員,促進產品質量提升。

    

  瑪麗亞 · 多塞烏表示,葡萄牙乃至整個歐洲對植物藥、特別是中成藥方面有限制,但近年在促進與內地合作上,已作出相關努力。內地引進到歐洲的都是優質產品,值得信賴。不過內地與葡萄牙的學歷、教育不一樣,影響雙方品質互認,雙方要在這方面作出努力。

 

 

 

5

多位專家獲發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專家顧問委員會國際特聘專家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