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提質 數據助力

2016-06-14

  最新公佈的會展業季度數據呈現“雙”跌幅,會議與展覽從舉辦數目到參會人數均減少。這是預料中的結果,作為政府調整資助政策後的首個季度數據,跌幅在所難免。但會議業能否朝政府推動的方向進發,仍需繼續關注。

    

  由於展覽會一直較受外界重視,官方新聞稿亦解釋展覽數目按年減少,因有四個展覽改至第二季才舉行,但續辦僅有兩個,其餘兩個屬新辦,即有的展會沒有辦下去。本地展覽沒有資助是否就等於欠缺生命力?或有其他原因?隨着資助政策慢慢讓業界適應,很快便有結果。

    

  翻查數據,去年舉行商業展覽七十三個,來自政府或機構資助佔總收入五成四,其中去年第四季上述資助佔收入更高達七成六,但行業仍然入不敷支。展覽會需要時間培育,剛起步與發展已有一定程度的展會成效不能同日而語,故難以判斷展覽會是否無法自負盈虧。

    

  但今年首季展會數據顯然有了較大變化。首季僅有的四個展覽中,參展攤位租金高佔收入逾八成,政府或其他機構資助大減到只佔收入的一成七,相比過去資助動輒佔收入三成多甚至逾半有明顯差別。總收入與總支出相比,仍無法達到收支平衡,但商業化運作模式卻是多年來社會希望達到的目標,讓行業逐步走向自負盈虧。

    

  行業面對政策急轉彎,難免有一段時間的適應期。政府資助比例減少,是否所有展會都能邁向商業化模式?會否汰弱留強,具競爭力的仍具發展空間,不具競爭力的黯然離場。行業會否因為欠缺政府扶持,削弱區域競爭力,慢慢減少的不僅僅是展銷會數目?倘真如此,澳門過去數年所營造的會展業競爭優勢,恐怕要重新評估。過去數年努力培育的會展業產業鏈,能否過渡到下一波發展機會,未來幾季數據需要高度關注。

    

  會議是政府優先發展方向。早前澳門舉行了兩個大型論壇,均是受內地高度重視、高層次的論壇。移師澳門舉行,國家支持澳門會議業發展表露無遺。一方面給予磨練機會,同時爭取外界認同澳門舉行國際會議的能力。但會展業要真正走向產業化,需要舉行更多元化的大型國際會議,包括由行業組織競投的國際大型會議,才能慢慢在國際間建立口碑。

    

  產業政策轉向,除了行業調整自身發展方向,會議統計數據亦可有更詳細的訊息發佈,包括獲資助的國際會議數目與具體情況等,好讓外界有更多的參考數據,策劃未來發展方向。